故 居在香山脚下、北邻元代卧佛寺,院内五间房舍图文展示曹氏生平事迹、著作梗概及后世评论。曹雪芹官绅贵胄出身,十三岁时家族遭雍正“抄家罚没”之变 被迁逐北京,从此家族败落,前程尽废,尝尽世态炎凉荣辱凄苦,晚年更是贫困缠身,享年仅48岁。 参观故居图文,感受其毕生心血 《红楼梦》的价值与经久不衰的感染力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 《红楼梦》是一部展现专制宗法等级社会晚期 贵族官绅 及平民物质生活、官场活动、文化生态和精神状态的全景式文字记录,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史料性,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详细涉及清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一部百科全书。 其二 是在平淡的生活描写中凝聚沉重的悲剧气氛,贯穿著作主题,在繁华富贵生活场景中揭露专制等级身份礼教社会的虚伪、龌龊与压迫虐害。通过对众多不同身份性格角色被压迫被禁锢被牺牲的人物命运遭际的描写,构成了史诗般的悲剧巨著,表达了强烈的批判精神与叛逆诉求。鲁迅的名言: 悲剧就是把人间的幸福 撕碎了给人看”,恰恰是对《红楼梦》的最抵心诠释。由于每个读者都能在《红楼梦》中 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心声,感受到权力等级社会架构中类似的悲喜荣辱和命运轨迹,这也正是《红楼梦》与其他世界悲剧名著一样,具有巨大感染力与跨时代共鸣的重要原因。 其三 《红楼梦》的持久吸引力、吸睛率也源于清朝 统治者对社会实行的思想禁锢、精神牢笼,尤其对知识分子施加的 严酷文字狱刑罚,使曹雪芹在其著作中 只能曲折、隐晦、借喻地表达 其批判现实主义和个性伸张的思想与情感。因此他最终的思想表达指向和思想深度始终带有迷雾朦胧性,这给世界读者、评论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感悟空间,也给红学研究者们留下了一道难以完成的研究探讨迷题。每一个情节、每一句言语、一个场景、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喻示着、呼应着曹氏著作的主题诉求,或具有启蒙思想意识的具体观念,或对某一政治、社会、文化现实存在的评论。 隐晦性吸引无尽的探讨与思悟。(巳亥初春本微观感)